说来奇怪,在中国东北三省之辽宁竟然有一个了不起的芭蕾舞团,仅2014年末和2015年初,它就先后带着两出大戏来到了北京国家大剧院,一出是《堂·吉诃德》,一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北京人预备过年的时候送来了体面的艺术年货。这时候,传统媒体也好,网络媒体也好,自媒体也好,围绕着“本山集团”的各种议论正甚嚣尘上。此番景象不能不叫人反思。的确,辽宁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尤其对二人转而言。那么芭蕾呢?在十几亿中国人里面有多少人知道辽宁有个芭蕾舞团而且有个很棒的芭蕾舞团呢?每当提到辽宁,提到沈阳,人们不是马上就会本能地想到二人转尤其是赵本山的二人转产业吗?是的,二人转是辽宁的富矿,东北人民需要二人转,就像他们在过年的时候需要饺子,在日常的生活里需要寻开心,因此,很多人喜欢二人转,喜欢二人转接地气的幽默感与豁达态度,但是,人们不喜欢二人转以及类似二人转的通俗艺术垄断国人的文化生活,更不允许二人转成为一种昂贵的文化消费。很少有人知道,芭蕾,那个来自西方的不仅高雅简直高贵的芭蕾,早已在辽宁大地上扎下了深厚的根基,眼下已经枝繁叶茂。
锻造辽芭:他们是中国芭蕾的东北力量
辽宁芭蕾舞团始建于1980年,是继中央芭蕾舞团、上海芭蕾舞团之后,在中国大地上诞生的第三个芭蕾舞团。1995年以来,辽宁芭蕾舞团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培养人才为重点、以繁荣创作为突破口、以市场开拓为依托的办团方针,用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不懈的艺术追求,在继承和发展、借鉴与融合的道路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塑造了辽宁芭蕾舞团在中国芭蕾艺术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并由此对西方芭蕾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民族芭蕾舞剧《二泉映月》作为辽宁芭蕾舞团艺术实践的典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引起了业界普遍的关注,被认为是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之后的又一部**的中国民族芭蕾舞剧。
对于芭蕾来说,辽宁似乎有些偏僻,但是,地偏志远,辽芭人一直雄心勃勃,始终以创作为立团之本。辽芭人知道,能否生产出自己的**,是关系到辽芭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在中国芭蕾舞团中如何确立自身价值的重要因素。
培育人才:他们是赶不走的辽芭人
大家常说,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是的,人才是最稀缺的资源。如果你有幸见到辽芭的**曲滋娇,你就会明白辽芭为什么会让源自西方的芭蕾艺术在貌似水土不服的辽宁大地枝繁叶茂。这位美丽的爽利的热情的女人,仿佛生来就是为芭蕾效力的,年轻时在舞台上效力,中年后在舞台下拼搏。她是中央芭蕾舞团现任团长冯英的同窗,她在远离“中央”的地方培育芭蕾热土,她脸上总是洋溢着盈盈的笑意,她几乎从来不跟人说寂寞聊艰难,她也不跟人说她其实很想念远在英伦留学的儿子,她把辽芭当成自己的家,她把辽芭的年轻人当成自己的儿女。她别出心裁地把辽芭变成了一个不仅是艺术院团同时还是艺术学校的综合艺术实体。她总是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流露出驾轻就熟的从容感。辽芭有今天离不开这样的**,芭蕾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这样的聪明人,这样的人,带出了一支队伍——在人才外流现象普遍严重的时代,辽芭却拥有赶都赶不走的人才,与此同时,一茬接一茬的芭蕾人才在辽芭成长,直到成为栋梁。做到这一点,当然不会只是凭借曲滋娇个人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凭借着科学的思路。在遥远的辽芭,艺术人才心不浮躁,艺术创作有条不紊,这是多大的幸事。辽芭塑人留人有很多种方式:
对在岗的演员、教员、职员采取了请进来教、派出去学的办法,分批派他们到有关高等院校学习深造,并花巨资引进**外**专家、编导、教员,来团、校任教、排练。持续的派出和引进不仅提高了演员、教员、排练者的整体业务水平,同时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拓宽了艺术交流的渠道,这是辽芭与**芭蕾艺术接轨的一条捷径.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芭蕾艺术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辽芭采取以团带校的方式,于1994年建立了辽宁芭蕾舞团附属舞蹈学校,经过多年努力,迄今已发展成为**规模**的芭蕾舞专科学校。目前,辽芭演员管理中心多半的演员来自自己的舞校,他们已成为辽芭艺术创作和生产的中坚力量。
创办舞蹈学校让辽芭在育人的同时育己,不仅成为后备人才的坚实基地,也成为辽芭支柱型文化产业,弥补了剧团经费的不足,保证了艺术生产的良性运行。多年的办学实践,令辽芭人切身感到,创办学校可以开辟三个渠道:一是稳定的人才来源渠道,二是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三是稳定的老演员安置渠道。与此同时,辽芭也将目光锁定外来人才,不拘一格向全社会招聘有培养价值的芭蕾艺术人才,让他们在繁荣的艺术生产和演出实践中感悟芭蕾艺术带给他们的成就感。
无论是自己培养的人才还是外聘的人才,曲滋娇和她的领导团队都给予细心呵护,辽芭提出的口号是:用环境留人、用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由于辽宁芭蕾舞团重视剧目生产和演出市场的开发,每个在舞团工作的演员都感到工作有干头、事业有奔头,演员们分外珍视辽芭这个赖以生存发展的集体。2012年以来,在多项**芭蕾舞比赛中,辽芭演员和舞蹈学校的学生摘取了多个大奖、金奖。这些**赛事包括**四大专业芭蕾赛事中的三个:瓦尔纳、杰克逊和赫尔辛基**芭蕾舞比赛,同时这三项比赛也是文化部规定的一类**赛事。辽芭的芭蕾明星和尖子人才在**外的重大比赛中频频获奖,扩大了辽芭的影响,增进了**外的艺术交流,鼓舞了辽芭人的士气。
悉心创作:他们用足尖横贯东西
多年来,辽芭始终以创作为中心,其创作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坚持原创,打造中国题材的**芭蕾舞剧,另一方面坚持与****专家合作创排**古典作品。
多年来,辽芭相继排演了《天鹅湖》、《堂·吉诃德》、《仙女》、《海盗》、《胡桃夹子》、《吉赛尔》等多部世界**古典芭蕾舞剧,确立了辽芭在**外芭蕾舞界的艺术地位。辽芭在创排经典剧目的同时,积极与国外芭蕾组织开展合作,先后与法国政府委派的法国艺术委员会合作排演了《吉赛尔》、《睡美人》、《堂·吉诃德》等6部世界古典芭蕾舞剧。与此同时,辽芭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方针,积极寻求芭蕾艺术的中国化途径,创作演出了《孔雀胆》、《嘎达梅林》、《梁山伯与祝英台》、《二泉映月》、《末代皇帝》、《白蛇传》、《牡丹仙子》、《辽河·摇篮曲》等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中国特色芭蕾舞精品,荣获了“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等多个**奖项。
辽芭人**在路上,此言不虚。不妨以2014年为例。6月,辽芭开始创排了《八女投江》,在酷暑季节的排练场中摸爬滚打100多天;10月,《八女投江》在辽宁省第九届艺术节闭幕式上首演,那扑面而来的美感和感人至深的大爱,无不叫人动容。
2014年,辽芭在2013年成功地与世界交响芭蕾泰斗格里戈洛维奇的艺术团队合作打造出舞剧《斯巴达克》之后,再度联手排演了世界经典交响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从2014年2月开始,辽芭的队伍在**27个城市的保利院线演出42场舞剧《海盗》,后期又进入山东高校,拉开了**“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演出序幕,到10月末,完成了**进校园巡演的20场演出任务。
11月,辽芭的古典芭蕾舞剧《堂·吉诃德》应邀为历时44天的2014国家大剧院舞蹈节收官。
此外,还是在这一年,辽芭先后完成了文化部和辽宁省外办的5项**出访交流任务,在纳米比亚、毛里求斯、塞舌尔、巴林、加拿大、日本等国家演出近30场,并与南非约翰内斯堡芭蕾舞团联合演出,完成了中国南非国家年和文化季系列活动,高质量完成了多项政府任务,成为“芭蕾外交”的文化使者。
开拓市场:他们是市场的主人
艺术院团一提到市场,往往头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辽芭始终昂着头在市场这片浑水中打拼:他们不等不靠,不为迎合市场而降低艺术生产的标准;他们探索多元化市场开发路线,令演出始终保持着红红火火的状态。
商业演出方面,辽芭重视经纪人代理制,坚持走院线演出模式。几年来,辽芭与演出经纪公司合作,深度开发了**外演出市场,体验到巡演路线长、场次多、组织便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等若干好处。辽芭还多方面开发资源、广结善缘,在经费、组织等各方面争取优越条件和有力支持,有效地促进了演出市场的多元化开发。
在进行高密度商业演出的同时,辽芭还要“见缝插针”地从事高雅艺术普及工作,把**外**的芭蕾剧目送进校园和基层,积极开展公益性演出。2014年的院线演出甫一结束,辽芭的演出队伍就进入了山东省的大学校园,拉开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的大幕。留在沈阳的演员和舞校的在校生则在辽宁省内开展“进校园”“下基层”活动,邀请产业工人、环卫工人走进剧场,接受高雅艺术的滋润。
辽芭的演出日程通常会提前两年排满,其间还经常要为各类政府出访任务、各类演出做随机调整。辽芭,一个骁勇善战的芭蕾骑士,怎一个能字了得呢!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
Copyright © 2017 陕西梯北书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文艺出版社官网——文艺之窗网 All Right Reserved.陕ICP备20010515号-2 技术支持:北京蓝海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