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眷通宝
帝王:世宗(完颜雍) 在位时间:1161~1189 年号:大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定通宝
大定通宝
王:章宗(完颜景) 在位时间:1189~1208 年号:明昌、承安、泰和 发行钱币及备注:承安宝货银铤?泰和通宝、重宝
承安宝货是金代白银货币,因为流通时间短,铸量稀少,以前不曾发现,因而出现了方孔圆钱式样的臆造币。1981年,中国人民银行黑龙江分行在清理库房时发现 四件(一两半)承安宝货银铤。1985年在黑龙江阿城又发现一件(一两半),引起了钱币界的轰动,从而澄清了原来对承安宝货的误解。1986年中国人民银 行辽宁分行在库存的杂银中又发现二件(一两),1987年6月内蒙古兴和县也发现一件(一两半),至今一共是八件。
承安宝货是金章宗 承安二年(1197年)为解决财政经济危机而铸造发行的。金章宗统治时期(1189-1208年)是金代由兴盛走向衰落的转折时期,金章宗在位的二十年 间,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经济危机逐步激化,北方有蒙古兵起兵反金,南方有南宋发动的抗金战争,内部有契丹人和其他民族的不满与反抗,时时威胁着金代的统 治。同时自然灾害也不断发生,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和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决口,两岸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政府税收逐年减少,而军费开支却日益 增加,国家财政出现了危机,入不敷出的财政状况让金章宗忧急**,他几次采取变革币制的办法,企图改变岌岌可危的经济状况。然而废除旧铜钱,铸造新铜钱, 非但没有挽救通货紧缩的矛盾,反而造成了铜钱被当作财富贮藏起来,铜钱流量大量减少的局面。继而又不得不扩大纸币的发行,但又引起了新的通货矛盾———通 货膨胀,纸币的滥发使得纸币信用急剧下降。在纸币贬值和铜钱匮乏的双重矛盾下,金章宗于承安二年(1197年)推行新的币制改革,即将原来铸造的每铤五十 两银铤,改铸成面值为一两至十两的承安宝货新银铤,每两折钱二贯。在银铤上表明币值,并分为五等,起到了取代碎银、筹措军费的作用,成为投入流通市场的银 铸币。其与原有的白银称量货币有本质的区别,是对白银货币的**次变革,尽管其存在的时间只有一年半,但在货币史上地位不容忽视。
至今发现的承安宝货只有一两和一两半两种,一两铤长4.25厘米,两端宽2.7厘米,腰宽1.9厘米,重40.2克。一两半铤长4.7—4.85厘米,两端 宽3—3.35厘米,腰宽2.1—2.2厘米,重58—60.5克。成色95%以上。按照承安宝货每两折钱二贯推算,其五等面值应该是一两、一两半、二两 半、五两和十两。
承安宝货是真正意义上的白银货币,并与铜钱、宝券保持兑换关系,是金代政府的法定货币。承安宝货的用途广泛,史书记 载金章宗时期曾用白银作为供给官兵薪俸和边务军需,奖励南粮北运等,承安宝货是取代旧例银的白银货币,其使用范围比旧例银更为广泛,除了赋税、军费、俸禄 之外,还用于商业流通。《金史·食货志三》记载:承安二年,尚书省在建议发行承安宝货时说:“旧例银每铤五十两其直百贯,民间或有截凿之者,其价亦随低 昂,遂改铸‘承安宝货’一两至十两五等,每两折钱两贯。”金代旧有的银两,重量都是五十两的,值钱一百贯,民间使用时常常要切成小块,称量交易。现改铸承 安宝货,面值有一两到十两五种,每两折钱二贯。由此可知,铸行承安宝货是为了取代碎银,并与纸币、铜钱相对应,是直接进入流通领域的白银货币。
金章宗承安三年(1198年)曾命西北二京、临潢、辽东等路,一贯以上俱用银钞、宝货。这就是说承安宝货的流通范围很广。金章宗承安二年,金已设立五 京、十四总管府、十九路,“路”是金依照宋旧制设立的地方官制。五京中的上京府是金建国都城,位于现在的黑龙江阿城;东京府位于金的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接 壤,即现在的辽阳附近;北京府位于金的中部,即现在的北京,西京府位于金的西南部,西北部是蒙古,西接西夏,即现在的大同;南京府位于金的南部,既现在的 开封。金规定承安宝货银铤的流通范围是西北二京、临潢、辽东等路,临潢府在北京的北部,辽东即是东京。所以其流通范围即是现在的大同到北京、辽阳以北一 带。从承安宝货的出土地点看,也在黑龙江、内蒙古、辽宁等省,是与历史记载相符合的。
承安宝货在铸行初期,得到了金代政府的扶持。 《金史·食货志》记载:“所支官钱,亦以银、钞相兼,银已零截者。令交钞库不复支,若宝货数少,可浸增铸”。可见金代政府对承安宝货的呵护。然而民间私铸 泛滥,造成承安宝货成色下降,信誉受到严重破坏,于是不得不于承安五年(1200年)停止铸造发行。 “以私铸宝货者多,杂以铜锡,寝不能行,京师闭肆”。《金史·食货志》的这则记载写明了承安宝货停铸的原因。
承安宝货存世非常稀少,它的特殊性质决定不可能存在金质的,可是在去年的香港钱币拍卖会上,出现一件莫名其妙的黄金质的承安宝货,无疑是臆造品。
帝王:卫绍王(完颜永济) 在位时间:1208~1213 年号:大安、崇庆、至宁
发行钱币及备注:崇庆元宝、崇庆通宝、至宁元宝
崇庆元宝
帝王:哀宗(完颜守绪) 在位时间:1223~1232 年号:正大、开兴、天兴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末帝 (完颜承麟) 在位时间:1232 年号: 发行钱币及备注:
元(1279~1368)
帝王:太祖( 铁木真) 在位时间:1206~1227 年号: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监国(拖雷) 在位时间:1228 年号: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太宗(窝阔台) 在位时间:1229~1241 年号: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定宗(贵由) 在位时间:1241~1246 年号: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宪宗(蒙哥) 在位时间:1251~1259 年号: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世祖(忽必烈) 在位时间:1260~1294 年号:中统、至元
发行钱币及备注:大朝通宝、中统元宝、至元通宝
帝王:成宗(铁穆耳) 在位时间:1294~1307 年号:元贞、大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元贞元宝、通宝、大德元宝、通宝
大德元宝
帝王:武宗(海山) 在位时间:1308~1311 年号:至大
发行钱币及备注:至大通宝、元宝、大元通宝、国宝
至大通宝
帝王:仁宗 在位时间:1311~1320 年号:皇庆 发行钱币及备注:皇庆元宝
皇庆元宝
帝王:英宗(硕德八剌) 在位时间:1321~1323 年号:延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延佑元宝、通宝
延佑元宝
帝王:泰定帝(也孙贴木儿) 在位时间:1323~1328 年号:至治
发行钱币及备注:至治元宝、通宝、大元至治
至治元宝
帝王:天顺帝(阿速吉八) 在位时间:1328 年号:泰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泰定通宝、元宝
泰定通宝
帝王:文宗(图贴睦尔) 在位时间:1328~1329 年号:致和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明宗(和世剌) 在位时间:1329~1332 年号:天顺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宁宗(懿麟质班) 在位时间:1332 年号:天历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顺帝(妥欢贴睦尔) 在位时间:1333~1368 年号:至顺、元统、至元、至正
发行钱币及备注:至顺元宝、通宝、至元元宝、通宝、至正通宝、之宝
附:
中国历朝历代古钱币速查表 | ||
先秦高古钱币 | ||
朝代 | 帝王 | 古泉名称 |
夏 | 贝币 | |
商 | 贝币 | |
西周 | 贝币 | |
东周·春秋 | 鲁国 | 青铜贝 |
郑国 | 空首布 | |
卫国 | 空首布、圜钱 | |
晋国 | 空首布 | |
东周·战国 | 周王畿 | 西周圜钱、东周圜钱 |
燕国 | 明刀、尖首刀、方足布 明四、明化、一化 | |
齐国 | 齐大刀、齐明刀(燕国铸行) 益六化、益四化、益化 | |
韩国 | 锐角布、方足布 | |
赵国 | 直刀、三孔布、圆足布、方足布 | |
魏国 | 桥足布、方足布 | |
中山国 | 尖首刀、圆首刀 | |
楚国 | 蚁鼻钱、爰金(郢爰) 楚大布(殊布) | |
秦国 | 长安、文信、两锱、半两 | |
秦汉至隋代铢两钱币 | ||
秦 | 始皇帝嬴政 | 半两(十二铢半两) |
二世嬴胡亥 | 半两(减重半两) | |
西汉 | 高祖刘邦 | 三铢半两、榆荚半两 |
高后吕雉 | 八铢半两、六铢半两(五分钱) | |
文帝刘恒 | 四铢半两无郭版 | |
景帝刘启 | 四铢半两有郭版 | |
武帝刘彻 | 三铢钱、郡国五铢、赤仄五铢 上林三官五铢 | |
昭帝刘弗陵 | 昭帝五铢 | |
宣帝刘询 | 宣帝五铢 | |
元帝刘奭 | 四决五铢 | |
新 | 王莽 | 国宝金匮直万 货布、货泉、布泉 【两刀】: 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 【六泉】: 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 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 【十布】: 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 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 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 大布黄千 |
玄汉 | 更始帝刘玄 | 更始五铢 |
东汉 | 光武帝刘秀 | 建武五铢 |
灵帝刘宏 | 四出五铢 | |
少帝刘辩 | 剪边五铢、延环五铢 | |
献帝刘协 | 董卓五铢、无文小钱 | |
西域龟兹国 | 龟兹五铢 | |
三国·魏 | 文帝曹丕 | 魏五铢 |
三国·蜀汉 | 益州刘焉刘璋 | 蜀五铢 |
昭烈帝刘备 | 直百五铢、章武直百、太平百钱 | |
后主刘禅 | 直百、直一、世平百钱、定平一百 | |
三国·吴 | 大帝孙权 | 大泉五百、大泉当千 大泉二千、大泉五千 |
十六国·后赵 | 高祖石勒 | 丰货 |
十六国·成汉 | 中宗李寿 | 汉兴 |
十六国·前凉 | 太祖张轨 | 凉造新泉 |
十六国·北夏 | 世祖赫连勃勃 | 太夏真兴 |
南朝·宋 | 文帝刘义隆 | 四铢 |
孝武帝刘骏 | 大明四铢、孝建四铢 | |
前废帝刘子业 | 两铢、永光、景和 | |
南朝·齐 | 武帝萧赜 | 齐五铢 |
南朝·梁 | 武帝萧衍 | 梁五铢、公式女钱、太清丰乐 |
南朝·陈 | 文帝陈蒨 | 天嘉五铢 |
宣帝陈顼 | 太货六铢 | |
北朝·北魏 | 孝文帝拓跋宏 | 太和五铢 |
宣武帝元恪 | 永平五铢 | |
孝庄帝元子攸 | 永安五铢 | |
北朝·东魏 | 孝静帝元善见 | 永安五铢(背四出) |
北朝·西魏 | 文帝元宝炬 | 大统五铢 |
北朝·北齐 | 文宣帝高洋 | 常平五铢 |
北朝·北周 | 武帝宇文邕 | 布泉、五行大布 |
静帝宇文阐 | 永通万国 | |
魏晋十六国南北朝多种古泉史料不详,蜀汉太平百钱、世平百钱、定平一百颇多争议,南陈续铢和北魏永平五铢等铸造背景不详,两晋无钱币铸造记载。 | ||
隋 | 文帝杨坚 | 置样五铢(开皇五铢) |
炀帝杨广 | 五铢白钱 | |
唐宋元明清宝文钱币 | ||
唐 | 高祖李渊 | 开元通宝 |
高宗李治 | 乾封泉宝 | |
安史之乱 | 得壹元宝、顺天元宝 | |
肃宗李亨 | 乾元重宝 | |
代宗李豫 | 大历元宝 | |
德宗李适 | 建中通宝 | |
武宗李炎 | 会昌开元 | |
懿宗李漼 | 咸通玄宝 | |
高昌国 | 高昌吉利 | |
突骑施汗国 | 粟特文突骑施汗圣天可汗钱 粟特文十剑部落通古斯汗钱 | |
五代·后梁 | 太祖朱温 | 开平通宝、开平元宝 |
五代·后唐 | 明宗李嗣源 | 天成元宝 |
五代·后晋 | 高祖石敬瑭 | 天福元宝 |
五代·后汉 | 隐帝刘承祐 | 汉元通宝 |
五代·后周 | 世宗柴荣 | 周元通宝 |
十国·前蜀 | 高祖王建 | 永平元宝、通正元宝 天汉元宝、光天元宝 |
后主王衍 | 乾德元宝、咸康元宝 | |
十国·后蜀 | 隐帝孟昶 | 大蜀通宝、广政通宝 |
十国·南唐 | 烈祖李昪 | 大齐通宝 |
元宗李璟 | 永通泉货、保大元宝、开国通宝 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开元通宝 | |
十国·南汉 | 高祖刘䶮 | 飞龙进宝、开元通宝(铅质) 乾亨通宝、乾亨重宝 |
十国·楚国 | 武穆王马殷 | 乾封泉宝(背天策府大钱) 天策府宝、乾元重宝 |
恭孝王马希萼 | 保大元宝(奉南唐年号铸造) | |
十国·闽国 | 太祖王审知 | 开元通宝(闽) |
景宗王延羲 | 永隆通宝 | |
世宗王延政 | 天德通宝、天德重宝 | |
桀燕 | 刘仁恭刘守光 | 永安一十、永安一百 永安五百、永安一千 |
北宋 | 太祖赵匡胤 | 宋元通宝 |
太宗赵光义 | 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 | |
真宗赵恒 | 咸平元宝、景德元宝 祥符元宝、祥符通宝、天禧通宝 | |
仁宗赵祯 | 天圣元宝、明道元宝 景祐元宝、皇宋通宝 康定元宝、庆历重宝、皇祐元宝 至和元宝、至和通宝、至和重宝 嘉祐元宝、嘉祐通宝、嘉祐重宝 | |
英宗赵曙 | 治平元宝、治平通宝 | |
神宗赵顼 | 熙宁元宝、熙宁通宝、熙宁重宝 元丰通宝、元丰重宝 | |
哲宗赵煦 | 元祐通宝、元符通宝、元符重宝 绍圣元宝、绍圣通宝、绍圣重宝 | |
徽宗赵佶 | 建国通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 崇宁元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 大观通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 重和通宝、宣和元宝、宣和通宝 | |
钦宗赵桓 | 靖康元宝、靖康通宝 | |
北宋义军 | 李顺、王小波 | 应感通宝、应运元宝、应运通宝 |
南宋 | 高宗赵构 | 建炎元宝、建炎通宝、建炎重宝 绍兴元宝、绍兴通宝 |
孝宗赵昚 | 隆兴元宝、隆兴通宝、隆兴重宝 乾道元宝、乾道通宝、乾道重宝 纯熙元宝、淳熙元宝、淳熙通宝 | |
光宗赵惇 | 绍熙元宝、绍熙通宝 | |
宁宗赵扩 | 庆元元宝、庆元通宝 嘉泰元宝、嘉泰通宝 开禧元宝、开禧通宝 圣宋元宝、圣宋重宝 嘉定元宝、嘉定通宝 | |
理宗赵昀 | 宝庆元宝、大宋元宝、大宋通宝 绍定元宝、绍定通宝、端平元宝 端平通宝、端平重宝、嘉熙通宝 嘉熙重宝、淳佑元宝、淳祐通宝 皇宋元宝、开庆通宝、景定元宝 | |
度宗赵禥 | 咸淳元宝 | |
辽 | 契丹建国前 | 通行泉货、天朝万顺 |
太祖耶律亿 | 神册通宝、天赞通宝 | |
太宗耶律德光 | 天显通宝、会同通宝 | |
世宗耶律阮 | 天禄通宝 | |
穆宗耶律璟 | 应历通宝 | |
景宗耶律贤 | 保宁通宝 | |
圣宗耶律隆绪 | 统和元宝 | |
兴宗耶律宗真 | 景福通宝、重熙通宝 | |
道宗耶律洪基 | 清宁通宝、咸雍通宝 大康元宝、大康通宝 大安元宝、寿昌元宝 助国通宝、壮国通宝 | |
恭宗耶律延禧 | 乾统元宝、天庆元宝 | |
金 | 太祖完颜旻 | 天辅元宝 |
熙宗完颜亶 | 天眷元宝、天眷通宝、天眷重宝 皇统元宝、皇统通宝 | |
海陵王完颜亮 | 正隆元宝 | |
世宗完颜雍 | 大定通宝 | |
章宗完颜璟 | 泰和通宝、泰和重宝 | |
卫王完颜永济 | 至宁元宝、崇庆元宝、崇庆通宝 | |
宣宗完颜珣 | 贞祐元宝、贞祐通宝 | |
伪齐皇帝刘豫 | 阜昌元宝、阜昌通宝、阜昌重宝 | |
西夏 | 毅宗李谅祚 | 福圣宝钱 |
惠宗李秉常 | 大安宝钱、大安通宝 | |
崇宗李乾顺 | 贞观宝钱、大德通宝 元德通宝、元德重宝 | |
仁宗李仁孝 | 天盛元宝、乾祐宝钱、乾祐元宝 | |
桓宗李纯佑 | 天庆宝钱、天庆元宝 | |
襄宗李安全 | 皇建元宝 | |
神宗李遵顼 | 光定元宝 | |
大元 | 蒙古汗国时期 | 大朝金合、大朝通宝 |
世祖忽必烈 | 中统元宝、至元通宝 | |
成宗铁穆耳 | 大德通宝、元贞元宝、元贞通宝 | |
武宗海山 | 大元通宝、大元国宝 至大元宝、至大通宝 | |
仁宗爱育 黎拔力八达 | 皇庆元宝、皇庆通宝 延祐元宝、延祐通宝 | |
元英宗 | 至治元宝、至治通宝 | |
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 | 泰定通宝 | |
元文宗 图帖睦尔 | 至顺元宝、至顺通宝 | |
元惠宗 妥欢帖木儿 | 至元通宝 至正通宝、至正之宝 | |
元末义军·宋 | 韩林儿 | 龙凤通宝 |
元末义军·汉 | 陈友谅 | 大义通宝 |
元末义军·夏 | 明玉珍 | 天统通宝 |
元末义军·周 | 张士诚 | 天佑通宝 |
元末义军·天完 | 徐寿辉 | 天定通宝、天启通宝 |
大明 | 太祖朱元璋 | 大中通宝、洪武通宝 |
惠帝朱允炆 | 建文通宝(仅见) | |
成祖朱棣 | 永乐通宝 | |
仁宗朱高炽 | 洪熙通宝(仅见) | |
宣宗朱瞻基 | 宣德通宝 | |
宪宗朱见深 | 成化通宝(阴刻银质冥钱) | |
孝宗朱佑樘 | 弘治通宝 | |
武宗朱厚照 | 正德通宝(后世补铸花钱) | |
世宗朱厚熜 | 嘉靖通宝 | |
穆宗朱载垕 | 隆庆通宝 | |
神宗朱翊钧 | 万历通宝 | |
光宗朱常洛 | 泰昌通宝(熹宗补铸) | |
熹宗朱由校 | 天启通宝 | |
思宗朱由检 | 崇祯通宝 | |
明末义军·大顺 | 李自成 | 永昌通宝 |
明末义军·大西 | 张献忠 | 大顺通宝、西王赏功 |
南明 | 安宗朱由崧 | 弘光通宝 |
鲁王朱以海 | 大明通宝 | |
绍宗朱聿键 | 隆武通宝 | |
文宗朱聿鐭 | 绍武通宝(仅见) | |
昭宗朱由榔 | 永历通宝 | |
东平王孙可望 | 兴朝通宝 | |
台湾明郑政权 | 永历通宝(篆书、行书两品) | |
三藩 | 吴三桂 | 利用通宝、昭武通宝 |
吴世璠 | 洪化通宝 | |
耿精忠 | 裕民通宝 | |
大清 | 太祖努尔哈赤 | 天命通宝(满文、汉文两品) |
太宗皇太极 | 天聪通宝(满文折十大钱) | |
世祖福临 | 顺治通宝(仿古、单汉字、一厘、泉源局满文、地方局满汉文五式) | |
圣祖玄烨 | 康熙通宝 | |
世宗胤禛 | 雍正通宝 | |
高宗弘历 | 乾隆通宝 | |
仁宗颙琰 | 嘉庆通宝 | |
宣宗旻宁 | 道光通宝 | |
文宗奕詝 | 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咸丰元宝 | |
穆宗载淳 | 祺祥通宝、祺祥重宝 同治通宝、同治重宝 | |
德宗载湉 | 光绪通宝、光绪重宝 | |
逊帝溥仪 | 宣统通宝 | |
太平天国 | 洪秀全 | 太平天国背圣宝、太平圣宝背天国天国圣宝背太平、天国太平背圣宝 天国背圣宝、天国背通宝 |
清末义军 | 天地会 | 平靖胜宝、平靖通宝 金钱义记、嗣统通宝 |
中华民国 | 民国通宝、民国重宝 | |
中华帝国 | 袁世凯 | 洪宪通宝 |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
Copyright © 2017 陕西梯北书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文艺出版社官网——文艺之窗网 All Right Reserved.陕ICP备20010515号-2 技术支持:北京蓝海基业